查看原文
其他

在手机与人们密不可分的今天,如何避免数字世界奇点临近?

王金芝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数字世界的发展越深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密切,信息权和算法权力日益凸显,由地图生成国土的数字世界风险重重,互联网技术到底是一座金矿还是一桶炸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呢?




数字世界的形成:从国土生成地图,到地图缔造国土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领使团从长安出发,企图穿过匈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联合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抗击匈奴。这是一个不知前路、只有艰难的探险之旅。饱经13年拘禁和险难的张骞,最终回到了长安,带回了西域各国的风俗、草木、畜产和军备等情况。更重要的是,他用双脚丈量出以前汉人未曾涉足过的土地,制作出一副相对准确的地图,成为汉武帝实施军事和外交行动的依仗和凭据。有了张骞走过的“丝绸之路”,西域各国、中亚和西亚等对于汉朝来说将是触目可及之地,汉朝也终于成为和罗马帝国对峙的煌煌帝国。


图为张骞出使西域图,来源于搜狗图片


然而豪·路·博尔赫斯在《科学的严谨》中讲述:绘图学会“绘制出了一幅跟帝国的疆土一般大小并完全切合的地图。对地图学并不那么热衷的后人发觉那么大的地图没有用处,所以不无残忍地让那地图任由日晒雨淋”,这幅精妙绝伦的地图最终化成了残破不堪的碎片。


张骞绘制出的地图在国家战略中发挥了无可匹敌的重大作用,博尔赫斯笔下的精妙绝伦的地图毫无用处,不管怎样,都是国土生成地图,地图反映着人们对国土和世界了解、开发的程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似乎出现了翻转。对技术有着敏锐见解的鲍德里亚在《仿真和拟像》里指出:“国土不再先于地图,亦即拟像在先,地图生成国土。”现今摄影和数字技术使得古老的“地图绘制法”重新焕发了生机,AI技术和VR技术代表着拟像发展趋势。


图为上海浦东VR全域旅游图,来源于搜狗图片


互联网也是关于代社会的拟像,因为网络就是典型的先有地图、后由地图生成国土的技术。在三维空间的世界里,组成网络灵魂的数据经由电话线、网线等传递到电脑、手机、IPAD等硬件中,形成了一个反映现实世界的网络空间。互联网上每个节点组成一个小世界,所有节点共同组成了一个和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宏大世界。


每个小世界诞生之初,都由技术人员写好了代码,构建了地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数链接加入了网络空间,如果将整个世界的网络空间的地图绘制出来,即便是技艺精湛的“帝国绘图员”也无法完成,这是一个链接不断增加的广袤丛林世界。如果将互联网的每个结点都看成一颗星星,如今由恒河沙数的结点组成的互联网将和繁星点点的星空等量齐观,形成了和现实物理世界相对照的另一个数字宇宙。



算法重塑世界:信息权和算法权力日益凸显



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通过人机交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今,由于基础设施的普及、移动端界面的改进和上网费用的骤减,网络随着手机的普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改变着商业模式、推动着社会变革、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趋势,互联网技术从根柢上重塑着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各类机器界面和数字世界互相联系,社交软件、外卖快递、智能家居、打车软件、运动手环等都在无时无刻记录着有关我们的身份信息、需求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大数据库里,丰富着数字世界。


数字世界的发展越深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密切,信息权和算法权力便日益凸显,甚至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小觑的作用。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在数字世界中,作为数据和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网民,与数据和信息使用平台的提供者(企业)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并不是对等的,而是存在着巨大差异。企业掌握着制信息权和解释权,即话语权。数据、信息和算法表面上看是一种技术权力,似乎是中性的,但是每一种技术导致的结果并不一样。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却不会对电话感兴趣,而贝尔也不会想着让电话照明。电灯大大便利了生活,电话却是后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引擎。


技术或许是中性的,但是技术背后的人和资本却有意图。当信息和大数据事关每个数据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隐私安全,事关公众意见和治理需求的及时感知和反馈,事关新型社群关系的重塑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存在着信息和算法霸权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其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占比99.3%。我国网民群体不可谓不庞大。网民在互联网技术提供方注册、登陆,获取社交、交通、餐厅、银行、社保、电影、图书和其他服务,在各种平台上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


然而,网民通过一个个操作简易的界面进行人机交互,沉湎于界面的亲善友好便利,而忽视了平台提供的密密麻麻的用户协议(或者是不得不接受的协议,现在通用的规则是接受才能使用)和完全由平台制定游戏规则的解释权,更加不会深入了解数字世界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


数字世界自有其数字方法和逻辑方式。尽管个人计算机或者移动端设备向人们呈现的界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模样,即十进制的运算规则和逻辑,实则经过了专业技术人员二进制的转换:互联网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输入时将十进制日常生活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输出时又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十进制日常生活。


相较于十进制,二进制运算法则简洁,适合逻辑运算,技术实现简易,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设备设施越来越小型,在更小的芯片上实现更加多元复杂的功能。而以二进制为基础的逻辑,既精确便于统计和控制,又使得机器学习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分别仅仅在于自主意识。


在茫茫的数据之海中,计算机程序依凭算法(逻辑),能从看似散漫无章的数据中总结和演算出网民的喜好、生活习惯、语言特点、群体心理、经济趋势和文化变革。如果设计不当或者存在足够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数字世界有可能变成“楚门的世界”,我们只能过着看似舒适实则被禁锢的生活。在我们无忧无虑地在网络里冲浪,享受着便利的时候,危险也悄然而至。


已经有很多互联网的创始者、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或互联网技术专家预测将来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冯•诺伊曼在《计算机与人脑》中将机器的思维和人脑的思考进行类比,对机器能否模拟生命进行探索;迈克斯·泰克马克在《生命3.0》中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上,推理并想象了在接下来的10亿年以及以后,人类将挣脱自然进化,进入自我设计的“生命3.0”状态;雷·库兹维尔在《奇点临近》中设定了人工智能纪元来临的具体年份2045年。而更多的科幻小说、电影将人工智能和数字世界视作人类终结或地球危机的根源之一。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



数字世界风险重重:互联网技术到底是一座金矿还是一桶炸药?



由地图生成国土的数字世界风险重重,互联网技术到底是一座金矿还是一桶炸药?数字世界的未来到底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的美丽新世界?在数字世界初成规模的今天,人们已经初步品尝到了网络风险的恶果。互联网企业用户数据被泄露、滥用的新闻频发。尽管互联网服务提供方一再申明和保证,其平台收集的用户数据会得到保护,不会被公开、泄露、滥用,但是眼前的事实已经使得人们开始半信半疑。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既然数字世界的上半场大数据收集已经完成,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理和应用的算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得不从现在开始警惕。2018年国内某大型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的“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大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的言论犹在耳边。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首先,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对数据、信息和算法等应用程序研发、应用过程的法律监管和道德监督,确定数据保护的基本权利;同时国家加大对数据、信息和算法研发和应用的公共投入。技术是中性的,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决于人和资本,为预防技术和信息霸权,顶层设计和国家治理必不可少。


其次,明确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保障用户的信息自决权。互联网企业研发、设计应用程序或平台,用户群体上传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这一部分信息,所有权属于企业还是用户?企业拥有随意处理(统计、计算、结合、转让、出售等)的权力吗?用户起码应当拥有信息自决权,即决定自己的信息或者事关隐私的信息能不能被平台使用的权力。


再次,加强数据和信息意识与安全宣传,增强互联网时代的个体责任。在互联网早期,人们对互联网的期许是无忧无虑的信息乌托邦,信息开源(网民自觉上传、免费、共享)自然促成了维基百科类信息的积累和成功,同时也让网民放松了警惕。而网络安全问题的频发和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增强了重视数据和信息安全的问题意识,增强网联网时代的网民个体责任。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


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身体的另一个器官的今天,人们面临的生活不再是像张骞出使西域一样必须亲自用脚步丈量,用眼睛亲见,而增加了数字和代码生成虚拟世界的部分,就连我们自身也变成了大数据的一分子。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网络,使用了数字,就是数字世界的缔造者,如何认识、改造和保障这个世界,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


图片 | 来源于搜狗图片

文字 | 王金芝

美编 | 路俊迪


往期 · 推荐

政策解读|北京发布“科创30条”,助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信息裸奔”与“雁过拔毛”

范周 | 疫情当前,大数据如何做到精准防控?

2019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爆发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